评价改革优秀案例⑥|“小”工具,“新”方法——基于精准量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初探-威尼斯人888

当前位置:
> >
评价改革优秀案例⑥|“小”工具,“新”方法——基于精准量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初探
发布日期:2024-04-01 09:11:54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省、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引导区域、学校、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聚焦“四个评价”,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炼优秀成果,温州市教育评估院开展了温州市2023年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案例评选活动。

此次活动得到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共选送了113篇。对照真实性、创新性、实效性、典型性的标准,经多位专家评定,共评出一等奖11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34篇。现将优秀案例予以展示,本期为第六期。

“小”工具,“新”方法——基于精准量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初探

平阳县腾蛟镇第一小学    孙显杰

作者简介

孙显杰,平阳县腾蛟镇第一小学体育教师,2021年8月加入教师队伍。奉行的教育理念为: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一、缘由与背景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跳绳的评价方法有时不够多元化,过于片面,且指标单一,不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跳绳是一年级新生必学的体育技能之一,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跳绳能力也是重要的测试内容之一。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身体耐力素质与肌肉力量等跳绳需要具备的能力发展不均衡,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达到优秀,甚至能超优;而能力差的学生,仅仅只是及格,甚至部分学生不及格。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开始尝试用改进的创新评价工具——精准量化的教学评价方法来评价一年级学生跳绳能力,并开始了本次案例实践。

二、主题与内容

基于平时教学过程中对一年级学生跳绳能力的关注,我决定开展本次教学评价方法的初探研究。希望通过探究,发现和总结精准量化的教学评价方法的经验,我的探究内容如下:

1.一年级学生跳绳能力的数据量化评价方式。

2.基于课堂数据和测试数据开展精准量化评价分析。

3.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可改进的提升一年级学生跳绳能力的策略并尝试实践。

4.根据实践结果对评价方法进行合理地反思与改进。

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精准量化的教学评价方法是我初次尝试使用的评价方法。学生一分钟跳绳次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打卡记录等,而学校体育节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测试数据则作为对当次阶段实践结果的反馈。我将从多因素、多角度的方向去评价一年级学生跳绳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以辅助精准量化的教学评价方法的制定。

(一)信息的收集

1.学生信息收集

为了方便统计并使探究过程更科学化,我决定采用分组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案例实践时间从一年级上学期持续到下学期。我首先从一年级每个班级里随机抽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共120人,根据年龄分为两组,每组60人;每组按照性别再分两组,每组30人;在此基础上继续尝试分组,以各组学生每天不同的运动习惯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实际操作下来,各组人数参差不齐,故本次案例实践主要以前后对照为主)具体分组如下:

图1:一年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分组图

2.信息的量化

本次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中一年级学生每分钟跳绳次数标准作为量化分数的基本分数,赋权重最高。为更多元和科学地评价学生,此次评价还增加了体育品德分和潜力发展分。体育品德即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即是否拥有百折不饶、勇于克服困难、勤奋刻苦、互帮互助等品质;潜力发展分即学生因其他因素形成的加分——动作是否到位、身体是否协调、学习能力强弱、进步速度快慢等技评分和潜力分;通过加权计算得出最后的综合得分。具体分值如表1-1、表1-2所示:  

表1-1男生一分钟跳绳单项评分表(单位:次)

图片2.png

表1-2女生一分钟跳绳单项评分表(单位:次)

图片3.png

(二)信息的分析

1.跳绳能力分布

根据量化标准表,我分别收集到各组学生一周的数据,并将成绩制成柱形统计图进行比对。发现a13组、a23组、b13组、b23组这四组的学生跳绳能力普遍低于同组的另外两组,其中b组学生的优良率和跳绳能力普遍高于a组学生,如下图所示。

图片4.png

图2:a1组、a2组、b1组、b2组学生跳绳能力分布图

这是显而易见的结果,一方面原因是a组学生年龄比b组小,身体发育和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能力都弱于b组;另一方面是a11组、a21组、b11组、b21组每天都运动2小时及以上;这四组学生的下肢力量、身体敏捷、心肺功能等都会强于同组的另外两组。但是除了以上因素,是否存在摇绳方法、跳绳长度、呼吸方法等非体能因素?接下来我将从这些因素进行测试并分析和评价。

初步评价:年龄和每天运动时间会影响学生的跳绳能力。

2.各种因素影响

一年级学生如果跳绳方法不正确,会大大降低跳绳的速率和稳定性。考虑到对照组需要的稳定性较高,所以我决定将b2组设为对照组,对摇绳方法、跳绳长度、呼吸方法等不做要求,剩下的各组作为观察组(实验组)。观察组具体做法是:a1组学生使用不同的摇绳方法,即a11组使用手腕摇绳,大臂与小臂不动;a12组采用以肘关节为环绕点小臂带动手腕摇绳,大臂不动;a13组采用以肩关节为环绕点大臂带动整个手臂摇绳。a2组学生使用不同长度的跳绳,即a21组采用长绳,a22组采用适宜绳长,a23组采用短绳。b1组采用不同的呼吸方法,即b11组采用摇绳一次呼吸一次的呼吸方法;b12组采用摇绳两次一吸,摇绳两次一呼的方法;b13组采用配合手摇和脚跳节律快慢的呼吸方法。一个月后,观察四组学生的跳绳能力较之前是否受影响,我会记录学生每堂课练习的一分钟跳绳次数、体育品德分、潜力发展分等,并计算出该生这一个月的平均分来评价其这段时期的整体表现。

(1)摇绳方法因素影响

经过一星期的课堂练习,在数据上能明显看到:实验组中a11组跳绳能力有所提升,a12组提升不大,a13组反而受影响较大;对照组中b2组与之前并无太大区别,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片5.png

图3:a1组和b2组前后对照图

大部分学生在摇绳时,都是使用大臂或者小臂来带动绳子环绕身体。这样子会使摇绳速率大大降低,跳绳节奏就会变缓,甚至有时候会打乱脚跳的节奏,使得摇绳无法连贯,影响跳绳的成绩。所以一年级学生无法连贯地跳绳,主要原因可能是摇绳方法不正确。

(2)跳绳长度因素影响

一年级学生接触跳绳时间并不长,故跳绳的长短可能是影响学生跳绳能力的因素之一。从图表4中可以看出:a21组因绳子过长,摇绳困难,该组受影响较大;a22组绳长适宜,学生受影响较小,此时影响学生的往往是其他因素;a23组因绳子过短,致使学生需要跳起更高的高度来完成跳绳动作,跳跃速率下降,甚至出现不连贯、断跳的现象,故该组受影响较大。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片6.png

图4:a2组和b2组前后对照图

(3)呼吸方法因素影响

练习跳绳的呼吸方法属于高阶练习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虽不能全部掌握,但学生都有在刻意练习,并且努力做到如要求那样。所以虽数据并不是特别准确,但从纵向的发展眼光来看,还是有值得探究的意义,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片7.png

图5:b1组和b2组前后对照图

由图表5中可以看出:b11组因呼吸方式比较快,呼吸频率与跳跃节奏还算比较吻合,所以对学生影响不大;固定的两跳一吸两跳一呼对b12组的学生来说练习难度较大,且不符合学生跳绳习惯,故影响较大;b13组根据自身的摇绳和脚跳节奏来调节自己的呼吸频率,反而受影响小,跳绳能力有所提升。

(4)体育品德因素影响

学生的跳绳能力除了受上述的客观因素影响外,可能还受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实践结果表明:部分学生在跳绳时会受到体育品德的影响——意志薄弱、容易放弃、自暴自弃等。尤其是a13组、a23组、b13组、b23组的学生,容易出现消极情绪,无法按练习要求完成目标。因为这部分学生很少运动(每天的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抗挫折培养没有很好地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所以容易出现消极情绪。相反a11组、a21组、b11组、b21组则表现好很多,积极上进且富有挑战欲。

分析评价:摇绳方式、跳绳长度、呼吸方式、体育品德等均会影响学生跳绳能力,且影响每位学生的因素均不同。

3.跳绳能力提升

之前我设置了b2整组为对照组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学生在外界毫无介入的情况下,仅凭自身的每日练习,进步的速度是否有可观的变化。通过观察上面的图3、图4、图5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流逝,学生的跳绳能力进步较缓慢,虽然都有在练习,但整体进步空间较小,甚至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进步,已经出现倦怠的表现。这时刻提醒着我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教学,不能长时间地练习,消磨了学生的自我提升意志。

分析评价:一年级学生仅凭自身练习不加干预的话,学生的跳绳能力进步速度缓慢。

四、改进的路径与措施

(一)合理分组,发挥集群效应

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中指出:当单独个体集结成群体后会有不同于个体独处时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一年级学生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尤其是融入到集体中时,个人的想法会受到集群的煽动,从而会跟从集体。我正是利用这种集群效应,将一些跳绳能力出众的学生分配到跳绳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去,利用优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的方法提升学生跳绳能力。同时我对优生也提出了更高的练习目标,优生在完成这些更高目标的同时,又能体会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促进了其价值观的良好发展,达到团队学习共成长的教育目的。

(二)逐因分析,做到因材施教

经过大量的初次评价分析后,我便能通过这些精准量化的数据为后续的执教提供便利——对学生逐个分析评价,以找到最适合该生的练习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后续几个月中,我又对各小组进行了多次实践,例如:将影响a1组的摇绳因素作用到a2组,a2组的绳长因素作用到b1组,b1 组的呼吸因素作用到a1组等。评价结果为:a1组、a2组、b1组均出现不同个体的跳绳能力所受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的情况。所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困难点”,对其专项突破,才能真正解学生所惑,答学生所疑,为学生服务。

(三)持续评价,促进循环进步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开始有针对性地对a1组、a2组、b1组、b2组四个大组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改:例如a11组的初次分析评价是摇绳方式有待提高、呼吸方法需要调整、坚韧勤奋精神欠缺等;故a11组接下来将采用改良的摇绳方法练习,并佐以呼吸配合跳跃节奏的无绳跳跃方法辅助练习;在其达成一定目标之后,给予该生特定的奖励,激励其继续努力,培养其坚韧勤奋的精神。每次实践后,我会持续对该组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反复在实践与评价之间稳步提升跳绳能力,促进学生循环进步。两个学期下来的实践结果令人欣喜,88%的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够稳步提高自己的跳绳能力,完成自我突破,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身心愉悦。

五、案例反思

(一)案例实践经验

本次在基于创新评价工具的精准量化教学评价方法的初探过程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原来简单的“小”工具可以这么快速地帮助教师获取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改进方向,可以精准地引导教师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本次尝试中,我也收获到了丰富的经验,我总结如下:

1.耐心收集,持之以恒

在本次评价案例实践的初期,学生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非常漫长与繁琐的过程。每节课对学生的信息统计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我都会寻求一些同班级里“小助手”的帮助,让他们帮助我计数、监督、收拾器材等,但受限于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不足,经常会出现计数不准、监督不到位、数据作废等情况。而这并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要让被抽样调查的这120名学生尽可能配合我。因此我课后对那些不愿意配合的学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进程也是磕磕绊绊,不过总体来说还算顺利,大部分学生都是愿意积极配合老师的。因此在信息收集与整理时,老师需要耐心与恒心,坚持收集,不放弃。

2.巧用工具,精准评价

在信息收集后,教师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实施评价,并摸清一些方向供自己探究。在分析评价过程中,我比较喜欢将信息数据精准量化,并通过一些“小”工具来帮助我看清方向,比如对比分析(分析优生差生之间的能力差距)、趋势分析(分析学生在这个方向上的发展情况)、图表分析(通过制作柱形统计图等来分析学生能力落实情况)等信息处理工具。巧用这些“小”工具,可以帮助教师事半功倍地看清方向,方便教师评价和实施教学策略。

3.及时评价,调整策略

在信息分析有一定成果后,教师需要及时根据信息呈现的效果,为学生合理地评价并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期间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使学生不断进步。这对教师的基本素养要求比较高,首先教师需要一定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其次教师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利用分析评价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才能真正发挥精准量化教学评价方法的实际作用。

(二)案例实践成效

通过近一学年的评价与分析,我收集了一年级所有学生的跳绳数据,并做了数据统计。被抽样的学生中整体综合评分,有98.3%的学生在及格与良好之上;其中有63.6%的学生都是向更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的体育品德上发展,这对我来说备受鼓舞。

(三)案例不足与改进

本次案例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我总结如下:

1.案例评价对象可探究面窄小

本次案例评价对象为一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发展能力的制约,评价过程中出现了信息收集阻碍的问题,最终的探究成果并不能很好的代表学生学习跳绳这项技能的普遍探究结果,后续还需要更广泛的收集其他年级的学生数据,以便更完善评价体系。

2.评价方法缺乏理论支持

本次教学评价案例的实践过程主要是依靠我的个人教学经验得来,从科学性上来说,并不是十分的严谨。后续我会多多查找资料,加强相关方面的知识贮备,完善精准量化的教学评价方法,为国家在大力开展教育评价改革的道路上添砖加瓦。

  

网站地图